本文选自|新东方家庭教育
(相关资料图)
ID|xdfjtjy
作者|肉肉妈·主创团
播音|武冰洁
视觉设计|王荣佳、樊薇
栏目主持|杜润楠
暑假期间,我们姐妹三个在大姐家聚齐。
两个外甥玩得正开心的时候,大姐开始数落大外甥:
“现在玩得欢,开学前该着急补作业了。”
“天天就知道玩,学习也不见你这么积极。”
说到这儿,大姐转头问二姐:“没见你催你家孩子学习,他不用操心啊?”
见二姐点头,大姐继续问:“有啥秘诀没?”
二姐看了一眼情绪越来越低落的外甥,对大姐说:“孩子高兴的时候,我从来不说扫兴的事。”
有一种父母
总见不得孩子高兴
看过一个视频,为了给妈妈演奏《生日快乐歌》,女儿努力练习拉小提琴。
她以为妈妈听完后一定会惊喜地说:“我的天,是生日快乐歌耶!”
然而令人窒息的一幕发生了,妈妈的第一句话却是:“你本来可以弹得更好。”
女孩表示抗议之后,妈妈不仅没停止批评,反而变本加厉:“在你表现最好的时候,才能得到我的认可。”
视频的最后,女孩无奈地说:“我再也不想拉小提琴了。”
视频下方的网友们纷纷表示感同身受。
为什么父母宁可打击批评孩子,也不愿意说一句鼓励支持的话?
这或许跟他们的童年经历有关。
我大姐上学时候成绩不太好,没考上大学。
步入社会后她才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,努力了几年终于拿到了成人自考本科文凭。
因为自己走了弯路,所以她希望改变孩子的命运。
从大外甥出生起,大姐就辞职回家,把全部时间和心力都花在了培养孩子上。
每当大外甥抱怨学习任务太多、玩耍时间太少的时候,大姐就会唠叨他。
他们越希望孩子未来能够获得幸福,就越担忧孩子在本该成长的年龄沉迷于快乐。
似乎只有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,孩子才有动力学习。
于是,他们总会在孩子最放松、最骄傲的时候,向孩子展露现实的残酷。
父母的本意是督促孩子进步,殊不知刻意中断孩子的快乐体验,带给孩子的不是动力,而是伤害。
见不得孩子高兴
毁掉的是孩子的内驱力
网上流传一个视频。
女儿对爸爸说:“有时候你老是让别人不开心,这是一个缺点,你能改掉吗?”
“不能。”爸爸斩钉截铁地拒绝了。
他给出的理由是:“我现在就要让你经常不开心,以后你才不容易崩溃。”
女孩抹抹眼泪,委屈地反驳:“小孩老是不开心,就会得一种不开心的病,那样就不能健康长大了。”
其实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,是需要孩子自己发挥主动性去探索的。
长此以往,小女孩口中“不开心的病”将会成为现实。
在社会富裕繁荣的今天,仍有父母过度强调外力驱动,对孩子耳提面命。等到孩子上了大学,他们才发现,一个人真正变好是自我驱动的结果——幸福的人生不是毫无方向地努力,而是带着快乐学习,带着热爱工作。
所以想让孩子恢复对人生的掌控感,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将主动权交还给孩子,激发孩子内在的能量。
允许孩子高兴
才能养出积极主动的孩子
孩子的内驱力从哪里来?心理学自我决定论认为,自驱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向:
第一个是纯兴趣(我相信我能做到)
第二个是自我效能感(我想通过自己来做到)
第三个是连接感(我有信任的人支持关心,并能彼此分享)
放在家庭教育中,可以具体为三件事:允许孩子做他热爱的事情,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,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鼓励。
允许孩子高兴,才能养出积极主动的孩子。
首先,允许孩子做他热爱的事情。
有一句话是“热爱可抵岁月漫长”,想让孩子主动做一件事很简单,只要有兴趣,他就会立刻行动,并且能够坚持下去。
孩子的兴趣五花八门,父母能够看到孩子的天赋,尊重孩子的喜好,支持孩子迈出主动做事的第一步,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自驱力。
其次,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。
有研究认为,孩子在欣赏自己的成功的时候,大脑会分泌多巴胺。这种奖励激素,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力量。
父母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,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目标,可以不断地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。
激发孩子内驱力,根本不需要外在的奖励和惩罚,因为成就感是最好的催化剂。即使取得了小小的成绩,孩子也会感受非常棒,相比那些外在的,孩子更享受这种内在的喜悦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成就感是可以迁移的。
在擅长的领域,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,那在不太擅长的领域,这种内在的自信能够驱动孩子往前走。
最后,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。
《伟大一步:尼尔•阿姆斯特朗》中提到一个故事。
6岁小男孩认真地对妈妈说:“妈妈,我要到月球上去!”
听到儿子的童言童语,妈妈没有打击他,而是微笑着说:“好啊,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回来,回家吃晚饭。”
妈妈这句爱的鼓励,更加坚定了小男孩的梦想。
33年后,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返回地球时,面对记者最想说什么的提问,他说:“妈妈,我会准时回家吃晚饭。”
父母无条件的信任和关爱,是点燃孩子内驱力的关键。
那些跟父母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,内心会有无尽的力量,会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未知,因为他们知道,任何时候父母都会在身后支持和鼓励自己。
孩子也会愿意向父母倾诉、分享自己的想法,同时朝着父母的期待,成为终身学习、热爱生活的人。
好的教育,从来不是父母拿着鞭子追着赶着孩子,而是帮助孩子找到自愿前进的力量。
好的父母,从来不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糟糕,而是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获得成功、体验喜悦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本文来源|新东方家庭教育(ID:xdfjtjy),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,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,分享可吸收、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。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。
本文作者|肉肉妈·主创团
责任编辑|王佳实
更多精彩资讯,请点击下方图片,下载中国教育报APP、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
标签: